留学生的生活与孤独一词就脱不开关系。毕竟人生最重要的几年,选择在国外漂泊:一个人买菜,做饭,处理一切琐事。初到海外的留学生该如何面对种种社交问题?如何以正确的方式交到新朋友?怎样在海外建立自己的社交圈?
中国学生在海外的各类大学中都占据很大比重,也就是说,中国人很多!但有趣的是,即使中国人再多,也很难看到能融入“非中国人”圈子的个别学生。中国人真的不愿意接纳外国友人吗?其实不然,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语言问题
在国内时,你很有可能会因为说话风趣等人格魅力交到一大堆朋友。但是在国外,留学生不要说用当地语言讲出一个有笑点的笑话了,连听懂别人的冷笑话都非常困难,文化的差异有时让你不理解人家的笑点在哪里,所谓人格魅力也只能是空谈。
娱乐方式不同
不同地区主流年轻人有着不同的娱乐方式。clubbing算是非常主流的美国大学娱乐活动。别人都是晚上8、9点问你出不出去,到12点还觉得太早应该去下一场继续嗨。虽然中国年轻人也喜欢泡吧、夜店什么的,但这绝对算不上主流夜生活。
碰到那些佛系养生人士,人家叫你几次都不去,以后也就不会再约你了,于是慢慢的你就成了另类。
年龄与学制问题
通常出国的孩子,都比较勇敢,成熟独立。一般这一类人不太会单纯为了融入某个圈子而改变自身。再者,北美大学选课自由,不像国内,基本没有什么班级、宿舍上铺这些概念,这种友谊也就可以忽略了。
不过,其实文化的融入是一个被动又潜移默化的过程,并不是强迫谁去迁就本地文化。刚来留学谁都有不习惯的时候,口音、穿着、饮食、观念、习惯都完全不同,但也会随着时间的逝去,慢慢被改变。
留学是一个会给自己留下深刻痕迹的过程。每个留学生都必须常识不断地融合、适应、接纳。当然,这并不需要你做什么颠覆性的人格改变、外在改变……
学会尊重
对于留学社交最基本的要求,请尊重所在社会的行为准则,并尊重且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生活和思维习惯。
选对专业、选对选课 去学习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而不是盲目选择有大量中国人的专业。探讨学业是交到志趣相投朋友的一个好途径。专业和兴趣爱好本身就是“志同道合”的契合点。学会做自己 留学生完全没有必要为了社交去改变自己的性格,摇身一变夜店达人、交际专家什么的。在社交中,只要勇敢地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对每件事的看法表达出来,哪怕是用磕磕绊绊的语言,他们就会产生与你交流的兴趣。不过,切忌把这种分享变成“侃大山、吹牛x”。
掌握多一门语言
这里所谓掌握,并不是要求多么精通,哪怕只是能进行简单的对话,就足以在社交过程中成为破冰利器。西方社会多是多民族多元化的国际社会,总是能碰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大家都背井离乡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学习、生活。设想一下,与家相隔千山万水,却听到了熟悉的母语交流,多亲切啊。
打工去 如果说,读书的时候可以选择与中国学生抱团完成作业,参加活动的时候可以和中国人扎堆聊天,那么打工的时候,则不可避免地要接触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为了完成工作,你不得不与他们交流。下班一道吃个饭,平时一起聊个天……
做好知识储备 如果有可能,多掌握一些当地历史文化知识。与一些年纪稍长的朋友交流的时候,如果你对他们的历史文化比他们自己更为了解,岂不让人刮目相看?一方面避免尴尬,另一方面也可以为自己赢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