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 of Science
通常缩写为MS, MSc,ScM/SM(如Brown, MIT等),是最常见的理工科学位,也称为学术型硕士或常规硕士。研究型学位的学习主要目标是培养学术型人才,为将来继续申请PHD以及从事研究或教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对专业的研究较为深入,要求相对较高,在读期间,不单要修足规定的课程学分,一般还要求完成毕业论文。课程期间一般为全日制两年,申请者大多为无工作经验的在读本科生。
Master of Engineering /Master in xxx(某具体专业)/Professional Master of xxx(某具体专业)
一般来说,这三个学位名称指的都是职业硕士课程或授课型硕士,课程长度差异较大,全日制一年或15-24个月均有。此类课程主要是针对有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士进修的,因此均为课程修习,不需要写论文等。而项目教授的内容也偏向于实践应用而非研究,有较多的课程设计和小组合作项目,此类硕士课程一般不适合那些最终目标是申博士做研究的申请者们,同时,为了照顾较多在职人士念半日制,较多的课程都偏向于晚上开课。
Master of Art/ Master of Fine Art
此类学位主要是针对理工科中艺术和设计环节占较大比重的专业,如游戏设计,工业设计等。
以上的master学位名称都是美国大学的学位类型。除了以上几种硕士名称,我们经常可以在论坛上看到别的硕士名称的影子,而那些名称又是怎么回事呢?让太傻带你到别的国家和地区看看,不同地区还有别样的风情哦。
Master of Applied Science(MASc)
此类学位多见于加拿大的学校,属于学术研究型的硕士,一般为全日制两年。从加拿大申请的角度来说,本科一般不能直接申请博士学位,而且研究型学位的录取一般是需要经过此专业教授的认可并将录取名单推荐到研究生院,因此获得加拿大MASc的录取,匹配的研究背景加上前期的教授套磁是非常必要的。
Master of Philosophy (Mphil)
此类型的硕士多见于香港和英国,属于研究型硕士,一般为全日制两年。此学位的录取需要在申请之前提前与教授联系套磁,录取方面研究生院也主要是看教授的推荐。一旦录取,较大机会获得全额奖学金的资助。然而,近年来,此种研究型硕士的设置越来越不受重视,录取难度非常大,学校希望将较多的研究机会和资源提供给学制较长的PHD学生,因此招生越来越少,香港城市大学甚至已经从2008年开始取消了Mphil这个学制。
而在新加坡,研究型和授课型的名称与美国恰恰相反,授课型硕士被命名为Master of Science而学术研究型硕士为Master of Engineering(ME). ME的招生比Mphil更加惨淡,近年来极少见到ME的录取。部分专业如EE在NUS和NTU其实内部是根本没有ME学生的。要么就是授课型的Master of science要么就是PHD学制。
在了解了各个国家和地区对于master学位的设置时,才能够有助于各位申请者,针对自身的未来规划,理性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位类型,助大家有一个满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