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2017学年,中国留美本科生人数已经超过研究生人数。
2.2016-2017年度,有350,755名中国学生赴美留学,比2015-2016年增长6.8%,占美国留学生总数的32.5%。
3.耶鲁/哈佛不再要求学生完成SAT/ACT的写作部分,芝加哥大学不必提交SAT/ACT成绩。
4.部分美国大学开始接受中国的高考成绩或在高考后精简录取流程以吸引更多的中国学生。
由此可以看出:
1.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尤其是本科出国,说明越来越多的家庭认可和愿意选择国外的高等教育。
2.同时部分美国高校放宽了标化分数的门槛,像哈佛大学对于托福没有最低要求,说明托福并不是越高越好,因为对于这些学校来说,托福只是语言水平的证明,但是并不是录取的唯一标准。
如今出国留学,不再是一件神圣不可高攀的事情。
当然,每个人的出国目的大概各不相同,但基本上可分为以下几类。
1.孩子特别优秀,为了更优秀出国
2.孩子很一般,为了变优秀出国
3.孩子成绩差,在国内也没什么前途,出去混个学历
4.家里就是很有钱,看见别人出国也想出国,纯粹跟风
我相信能够看到这篇文章的家长肯定不愿意选择后两者,至少在我访谈过的学而思国际在读家长当中,都是因为前两者而选择本科出国,其中以第一个为目的的家长更多。这个时候,我们不免要问,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心里默认为国外大学能够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
原因一:多元化的评价模式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在大学选择的是2+2,也就意味着我经历过国内大学和国外大学两种教育模式。经历过国内大学的大家应该都知道,每学期只有期末考试来检验你的学习成果,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只会在考前两周甚至一周学习,然后期末考试结束就什么都没有了。
但是国外大学是完全不一样的考察方式,期末考试的占比一般都只到30%-50%,而每周都会有各种测评方式,小到15分钟的quiz,大到2000字的essay,总之不到结课那天你就别想放松。这样的评价模式保证了学生最大程度理解了这门课的知识,不给你临时抱佛脚的机会。不会因为一场考试否定你,当然也不会因为一场考试就认可你。
原因二:人性化的培养模式
兴趣至上主义,允许试错。我在澳洲读书期间,不管你选哪一门课,就算是你的专业课也好,前三周的课你都是可以先体验的,如果觉得这门课不适合你或者不喜欢这个老师,你都可以退掉这门课去选择其他的课。
说到自己喜欢做的事,不要说现在的初中生,就算你到了18岁,你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吗?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吗?知道自己有什么实在做不好吗?国内的教育很少能给我们提供选择和试错的机会,小到今天中午吃什么,大到高考的"一考定终身",中国学生的人生好像就是父母和家长安排好的,在这样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渐渐丧失了自主选择的能力。但是在国外读本科,可以给你足够的时间去试错,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喜欢的老师,以及自己喜欢的未来。
原因三:对学术的热爱和真实的快乐
我的一个在UCLA读研的理工科同学说,我出国最大的收获是: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人。他发现他周围的同学都很快乐,学习是为了兴趣,生活是为了快乐。在读书馆自习很快乐,躺在草地上晒太阳也很快乐,出去简单的BBQ也很快乐。他们始终认为:everyone is equal, normal is ok.
反之,他国内的本科大学是一所标准的工科985,专业排名在国内10名左右,但是他一点都看不到教授的研究热情,研究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一种工作,到点上班,到点下班。也许这一点跟上一个原因是一样的吧,只要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才会热爱。就像爱因斯坦的那句话:Education is what remains after one has forgotten everything he learned in school (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
我们之所以愿意花更多的钱让我们的孩子出国读书,是因为国际教育值钱的地方在于它培养了学生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筛选人才的一个手段。
当然,这只是大家选择出国读书的部分原因,我也不是推崇我们都要选择出国留学,只是不管我们的孩子是否足够优秀,他应该有这样的机会去选择自己的未来。
就像我们的很多家长在假期的时候带着孩子去国外游学,参加各种夏令营一样,这也是在给孩子选择的机会。以前的我们没有条件去提前体验国外的生活和课堂,但是现在我们的孩子可以在小学在初中的时候就去感受,去决定我未来到底要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去学习。
所以,不要只给孩子们开一扇门,即使那扇门通往的是清华北大,给孩子们再开一扇窗,这样他可以选择推开门成为一个国内大学的佼佼者,当然,他也可以化成一只鸟,从那扇窗飞出去,漂洋过海,在自由的环境里挑战自己。
留学美国,请咨询全球留学网老师177 1031 3373 ~